对话蔡风:你以为你是谁?


2019年初,甚至其潜伏的预兆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,有一种情绪在婚礼行业不断蔓延和放大。它是人口和经济红利退潮之后,人人自危的焦虑感。以及盛筵繁华被涤荡之后,在清醒中无所遁形的矛盾和迷茫。

它以真实和现实逼迫每一个人面对自己并且反思:我是谁,以及,我要选择怎样的生活。

我问蔡风:对于行业“寒冬”你会不会焦虑?他回答说:现在不会,因为不论任何行业,拼到最后都是在拼从业人员的文化和积累。
 
“我可以走的慢一点,但是希望走的更远。”
 



8月13、14两天,是蔡风私塾的第二季。这期私塾地点选在了“平落堂”,一座兴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百年老宅。

宅子和人一样,都在岁月沧桑的沉淀之后,方才显得出厚重和从容。
 

蔡风给自己的私塾取名“认知进化论”。第二季的主题颇有禅意,也正契合这个当下,名为“今日方知我是我”。
 

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

私塾课程在安排上亦循此道。
 

“授业”部分,有台词写作、案例分享、中国式宴礼等“技”的指导;
“解惑”则在全新的【蔡风密室】环节,每位学员都安排与导师单独交流;
而排在首位的“传道”,除了课里课外的言传身授,蔡风还挑选了近30本对自己有深远影响的书,赠与每一位学员。
 

赠书是蔡风书香门第的家风濡染。出身于教师家庭的他,《尔雅》、《楚辞》是他的启蒙。

赠书同样是蔡风的文人习性使然。书在文人眼中,“饥之以当食,寒之以当裘,忧患以当安乐,孤寂以当金石琴瑟”。不仅丰厚平淡,更陪伴以度坎坷。
 

而赠书讲道,亦内嵌深意。

读书,不仅为了明事晓理,更是在书中的人生万象中、众生芸芸中观照自己内心本象,修一份定性,这也是他自己从中受益颇多的经验。

为师者的下乘,正如蔡风笑谈所言,“跟师傅学什么都像就完了”。而师者上乘,恰是这种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。
 

作为入行十五年的资深婚礼主持人,蔡风坦言,现在婚礼主持人的环境,较之他们、或者更早的前辈,多了的好处是网络带来信息的发达,以及行业发展的更趋完善和成熟。但同样,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迷茫,因为环境同样对于主持人的专业度要求更高,而想要在仪式和流程上的创新也更难。

这种情势下,私塾的初心就是“迷时师度,悟时自度”。这也是为什么,蔡风将“道”和“见己见心”作为和“技”同样重要的课程核心。
 

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言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。见自己方能见天地,见本心方能见众生。

而只有有了这份见识和心性,才能在逆风时走的更稳、更远。
 

 






一个成熟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?
 

蔡风以为,作为婚礼主持人,首先得有稳定的渠道,再进一步,要尽力在量上提升,成为本地的“单王”。

量的标准达到之后,就是质的改变。这个时候,就需要退一步降低单量,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定位,以差异化来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
再往上,就是由本地向全国范围的进阶。这不单纯的是为了营造个人品牌知名度,更是在更大的格局之下,增长作为主持人的眼界和见识。
 

再回过头来粗浅的说“成熟”,最简单直观的,就是从业最少五年,年龄也得至少在30岁之上。因为一个好的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个很好的“人”,这个很好的内涵,不仅需要声、台、形、表的打磨,更需要经验和心性的沉淀。其中每一跬步,都得有踏实作背书。

主持人蔡风的成熟,亦是如此打磨所得。
 

青涩出道时候,曾因为没有脱稿而遭到投诉;职业成长时,也在己端“奉圣贤道”埋首耕耘和彼端某些同行通过“营销、包装”快速上升时疑惑、迷茫。

现在回头看,前者,提升了他的“匠艺”。他在之后的主持生涯中养成习惯,不论新人要求与否,都自觉多费心力,事无巨细一一熟记于心。甚至一次在主持一场有祖、父辈三代同堂,八位长辈同台的婚礼时,因为将每一位长辈的名字都烂熟于心而被误认为是新人亲友。
 

而后者,则打磨了他的“匠心”。他明白了“营销、包装”虽然必须但绝不能盲目,虽然这种方式简单、见效快,但缺乏与实力相匹配的“红”或许只能消耗信任,适得其反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些经验都让他对自己和婚礼行业有了更通透的认知。“人各有需”,他通过口碑和专业度积累得来的客户,大都在审美和个性上有自己的讲究,也更符合自己主持的调性,所以两厢合作也更得长久。
 

这也是为什么蔡风在“寒冬”中仍不陷于“茫”的原因。因为修磨出了这份心境和通透,所以才能在“任尔东南西北风”中,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。

我们今天谈起行业变革,蔡风说,其实变革一直都在。从早先的讲求气氛,到后来的偏好情感,到现在90、95后追求个性、创意,变化其实是一直的不变。而不变的,则是大浪淘沙之后凭实力立业。





作为一名成熟的婚礼主持人,在能驾驭各种婚礼形式之后,就需要沉淀自己擅长,或者说偏爱的风格。就蔡风而言,这个选择就是中国式婚礼。
 

在“新人”—新结婚、或者新入行的婚礼人—看来,中国风是一种复古的时尚,是现下的趋势和流行。但在蔡风,早在2007年他就主持了成都第一场规模化的汉式婚礼,也以他多年在中国文化和主持上的沉淀和创新,完成了当时婚礼上的一种突破。
 

蔡风喜爱中国风是有他的理由的。
首先,中国风背后有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支撑。

他分享了一场婚礼案例:在儿子结婚的仪式上,已事业有成多年的父亲将23岁时用过的背包现场传交给了儿子。而这只背包,是父亲当年只身闯天下时唯一的家当行囊,也一直保留至今。

这个仪式除了感动之外,本身其实另有深意。因为父亲的成功,儿子一直生养的殷实的环境里。成人之后,也与父亲的勤勉的性情大不相同。这时候这个仪式,就不仅仅是一种父子感情的连接,还有更多的,是对精神传承的期盼。蔡风告诉我,这个仪式叫“醮子”,名字跟寓意都特别美好。
 

其次,中国风是在适婚人口减少的当下,对行业破冰的一个契机。

因为新生人口减少的同时,还有一个现状是“人口老龄化”。素来注重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中,“老”是被尊重、被赡养的代名词,是一个可以被向往的人生阶段。因此,我们在各种文学、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“寿礼”的描述。
 

这同样也可以为今人借鉴。
“寿礼”的意义,是给予一个小家庭更多的凝聚力,也同样是对“老吾以及人之老”这种精神在整个社会上的传承。

从婚礼主持人这个身份来看,当你思维和经验累计到一定高度的时候,其实可以做的比主持更多。
 

被问到还有什么想尝试的主持时,蔡风提到了金婚、钻石婚,以及常规异性婚礼之外的结合。

这乍听之下与饱受传统熏陶的他不大相符,但细想之后却又明白。
文化到最后,就是一种包容。而匠人到最后,就是因为热爱,所以好奇,所以想不断挑战和尝试,也想将一份“诚”和“真”带给更多的人。
 


《大学》开篇有一句话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
跟蔡风老师对话时,这句话自然而然浮现出来。我们常常抱怨众口嚣嚣,或时不我与,但实际上任何时候,我们都是在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。
要敢于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,凝视人心。


主持人:蔡风

Copyright 2014. All Rights Reserved. 婚礼风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72038号